27日,有媒体曝光北京南站周围乱象重重,南站变“难”站: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;正规出租车变身黑车,25公里叫价300元;站内乘客排长队,15分钟车站发车22辆,仅30余名乘客乘车离开……
针对曝光的问题,北京市交通委、铁路局等多部门召开现场会,表示将增加夜间出租运力,增开公交高铁专线多样化线路,同时加大违法打击力度,对南站周边道路实施长时间、多点位、全模式的联合执法。
(夜间排队的出租车)
北京南站被吐槽不是一次两次了,槽点也不限于站外打车难的问题,比如安检效率低导致进出站麻烦;地下停车站以及出租车候车点光线昏暗、环境闷热;标识混乱;候车区缺少足够座位,影响候车体验;店铺太多挤压候车区的空间,导致秩序混乱不堪,等等。这些问题集中出现,并且由来已久,说明北京南站的整体规划管理存在问题。
北京南站在2008年翻新改造,时间不算远,但从民众的出行体验来看,与很多城市高铁站的服务形象,已有不小差距。作为城市的门面,北京南站的问题影响外界对北京的观感。
北京南站目前是北京面积最大、接发车次最多的车站,接待旅客量大,加上严打网约车非法运营的背景,打车难、排队久在逻辑上可以解释。不过作为一座高铁站,接纳能力应付十年时间的各种流量变化,按说绰绰有余,况且像环境闷热、光线昏暗,也不是流量问题。
有人将北京南站与上海虹桥站进行了对比,虹桥站客流量比北京高,但出行乘车体验却比北京南站要好很多,这也说明配套服务水平和环境,未必一定跟人流量和乘客的密度成反比,关键是对各功能区域的设计和管理是否科学。
(春运期间的北京南站候车大厅)
比如像很多网友提到的候车座位少,这与站内过于商业化息息相关。有个被吐槽很多的细节不得不提——在站内的显示大屏上,在中间亮眼广告的衬托下,两侧显示高铁车次检票和站台的信息,极不显眼,严重影响乘客体验。此外,一个高铁站开七家肯德基,如此店铺林立的格局,当然会降低高铁站单位面积空间的使用效率。
当然有些大的规划布局上的不足,已经是既成事实,但此次集中报道的很多问题,是可以通过动态管理去改善的。像前面提到标识乱和闷热问题,北京南站方面表示将更新停车场标识系统,引入雾化降温系统解决,停车场温度过高问题。整个下来靠的还是媒体曝光、舆论施压的路径,但其实这些问题都是肉眼可见,如果真有心改善服务质量,何必等到被反复吐槽?
北京南站去年被授予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的称号,在服务乘客上依然槽点多多,除了规划的不足,很大原因在于管理思路的偏差。比如像打车难,它的核心就是供需矛盾。过去经常的做法是对火车站附近的网约车进行严打,但这反而减少了车辆的供应,在公共交通本身满足不了出行需求的前提下,进一步加大了打车难度,导致黑车盛行,同时出租车也开始漫天要价。
(北京南站排队的人群)
此次回应中的治理焦点,也落在清理黑车、重拳打击出租车漫天要价上。这种拿黑车和出租车开刀的思路,一方面,本身是违背供求规律的,治理效果存疑,甚至可能起到加剧打车难的反作用;另一方面,类似手段被反复运用,黑车和出租车的问题被无限放大,车站自身管理上的误区反而被一笔带过。
比如此次有网友曝光,北京南站安检的监控很多都坏的,而且在发生丢包报警投诉后,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。这种管理上的严重滞后,与历次整治将矛头直指黑车形成鲜明对比。
此次北京南站多部门联动,对问题集中处理,但这些更多还是细节的修补,而且这种运动式的集中曝光处理,在以往出现过多次。考虑到治理思路更多还是拿黑车开刀,它说明北京南站在自身管理上,还是缺少反求诸己的反思。出现如此多的槽点,却不拿自己开刀,等运动式的治理过后,谁能保证北京南站不会再次变为北京“难”站?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